为迎接第30个“世界读书日”,倡导全民阅读风尚,4月23日,由山东省图书馆、济南市全民阅读暨书香泉城建设促进会和济南出版有限责任公司联合主办的“别字已矣 仓颉来兮——《别字之辨》新书主题分享会”在山东书城举行,济南大学文化和旅游学院学生参与本次活动,聆听名家智慧,分享个人心得。著名文学评论家、山东师范大学教授宋遂良,济南市全民阅读暨书香泉城建设促进会监事长、济南广播电视台《鹊华读书会》制作人胡霞等嘉宾出席,与现场读者共同开启一场汉字文化之旅。

嘉宾宋遂良高度评价本书,称这是一本实用的精炼的有趣的好书、奇书。全书八十六万字,是作者三十多年日积月累的厚积薄发。“你可以放到案头慢慢地当作休闲书看,要用的时候找找,特别是写作时放到身边,可随时供你询问,实在是一位招之即来、来之能用的好老师。”嘉宾胡霞表示,吴永亮先生对汉字有着几十年的研究积累,可以说这本书是一本“现代别字之辨汉语词典”。现在有一种现象,很多年轻人经常使用网络新词语,这个现象关系到我们语言文字的保护和传承,需要认真对待。书中有很多关于汉字的起源、比较,使我们日常使用汉语有了一本可以参考的“大书”。

作者吴永亮在分享创作经历时说,混淆字形的症结在于对字本义的失察。书中通过分组对比容易混淆的字,溯源甲骨文、金文至楷书演变,揭示汉字基因图谱。为传统文化传承提供“以根纠错”的独特思路。作者坦言:“寻根,才能找到纠错的根本法宝。”

《别字之辨》不仅是一本工具书,更是提升文化素养的指南。参与分享会的文旅学子,纷纷抓住此次难得的机会,就本书的创作过程、写作中遇到的难啃的“硬骨头”、年轻人挂在嘴边的网络用语的使用等问题,与汉字专家吴永亮面对面交流。现场掌声不断,气氛热烈。于博宇同学表示:“汉字是中华文明的基因密码,作为新时代青年会主动了解汉字背后的历史典故,并用实际行动带动身边人提高用字规范意识”。

未来,济南大学文化与旅游学院将继续组织同学参与此类阅读活动,为同学们搭建更多与书籍对话、与文化交流的平台,营造浓厚的校园阅读氛围,为推广中华文化贡献力量。
文字:张鑫宇 丛兆楠 图片:张鑫宇 校审:张耘恺 复审:赵军 终审:信苏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