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学园地

 

寻迹天下,赓续精神血脉——济南大学文化和旅游学院寒假社会实践活动(十四)

2025/03/25

 凛冬岁末,山河肃穆。一支由济南大学文化和旅游学院学子组成的“寻迹天下”红色先锋队,以脚步丈量革命热土,用热忱触摸历史脉搏。2025年1月12日至2月22日,由文管2403胡展豪、文管2403胡潇涵、文管2403郭尚儒、旅管23H3曹罡毓组成的4人团队跨越川京两地,深入建川博物馆、卢沟桥抗战纪念馆、李大钊故居等红色地标,以“专业赋能文化传承,青春对话百年信仰”为主线,展开了一场融历史寻访、学术调研、精神传承于一体的红色文化探索之旅。  

多维视角解码红色基因

 实践团队依托文化产业管理与旅游管理的学科优势,构建起“文献研究+实地调研+公众访谈”的立体化研究框架。行前,成员系统梳理红色文化脉络,设计覆盖认知度、传播效果、体验优化的调查问卷,回收有效样本40份;行程中,团队以“文物观史”“空间叙事”“技术赋能”为切口,深度解析红色资源的保护开发现状。在成都建川博物馆,VR技术重现的抗战场景令历史可触可感;于北京卢沟桥畔,多媒体展陈与遗址实景交织出时空对话;在李大钊故居,泛黄手稿与生活器物无声诉说着先驱者的赤子之心。

创新破题激活文化记忆

 调研发现,红色场馆在技术融合与教育功能上成效显著:建川博物馆通过“虚拟抗战体验区”提升青少年参与度,卢沟桥纪念馆以“数字档案库”实现史料活化。但传播模式仍存痛点,如李大钊故居因资金限制难拓互动项目,部分场馆标识系统与游客期待存在落差。对此,团队提出“分众化传播策略”:针对学生群体开发AR寻宝游戏,结合旅游管理知识设计“红色研学路线图”,并建议引入社会力量共建文化IP。

青春聚力书写传承答卷

 42天的实践中,4名队员以专业为笔、以情怀为墨,完成了调研报告和多项优化提案。队长胡展豪表示:“触摸一件文物,就是打开一部史诗。我们不仅要做历史的聆听者,更要做新时代的传薪人。”团队创新性提出“红色资源梯度开发模型”,将革命遗址划分为核心保护区、文化体验区、衍生服务区,相关成果获建川博物馆专家高度评价,部分建议已纳入李大钊故居年度改造计划。

 当青春与历史相遇,记忆便不再是尘封的往事。这支年轻的红色先锋队,以学术匠心守护文化根脉,用创新思维点燃信仰之火,在追寻与思考中诠释着"何以中国"的青春答案。正如他们在实践日志中所写:“山河不语,文物有声;吾辈前行,皆为续章。”

文字:孙琳  校审:张耘恺  复审:赵军  终审:信苏珊



地址:山东省济南市舜耕路13号

电话:0531-89736803 邮编:250022

济南大学文化和旅游学院 版权所有

 

院系设置

文化经营管理系 会展经济与管理系 食品科学与营养系 旅游管理系 酒店管理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