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的泉城,阳光倾洒着希望的温度。2025年4月26日,济南大学文化和旅游学院“逐光”青年志愿者协会的十余名学子,如春日里的蒲公英,带着温暖的使命汇聚于宜家家居南门入口处,携手济南晓爱残障人士康复中心,让“明日儿童”爱心义卖的摊位成为城市里最动人的风景。

八小时的坚守:用青春汗水浇灌公益之花
从晨曦微露到暮色四合,志愿者们以时光为笔,在9:30至17:30的光阴画卷上镌刻责任。他们是不知疲倦的“搬运工”,将一箱箱承载着希望的物资化作摊位上的星河——亲手搭建的展架上,扇子轻摇着夏日的诗意,风铃叮咚着童真的韵律,钥匙挂件闪烁着手工的温情。当阳光爬上他们汗湿的鬓角,他们又化身为灵动的“宣传员”,手持传单穿梭于人流,用微笑讲述康复中心与残障儿童的故事,让“每个孩子都该被世界温柔以待”的理念如春风拂过人心。


琳琅摊位的温度:每件物品都是未说出口的爱
摊位上的物件皆有灵魂:儿童书籍里藏着未拆封的童话,多肉植物的叶片上凝结着康复中心孩子们的悉心照料,绘画布袋的褶皱间留存着残障少年指尖的温度。志愿者秦敬璞轻轻拂过摊位上的风铃说:“这些不是商品,是孩子们触摸世界的另一种方式。”往来市民驻足停留,或买下一串承载着梦想的钥匙扣,或为孩子挑选一本带拼音的绘本,指尖触碰的不仅是物件,更是对“平等成长”的无声承诺。


微光成炬:让义卖收入成为遨游世界的翅膀
日落时分的摊位收拾现场,志愿者们清点着义卖所得,目光中闪烁着星辰般的璀璨。当日义卖成交103笔,金额共计1311元,旅馆2401的志愿者吴琴亦以温柔心意,捐赠一台苹果平板电脑予现场。这些由扇子的摇曳、风铃的清响、路人的善意共同织就的款项,将化作残障儿童脚下的车轮,载着他们驶向博物馆的浩瀚星河、科技馆的奇幻宇宙,让曾经困于方寸之间的眼眸,看见山川湖海的辽阔。正如康复中心负责人所言:“每个孩子都该拥有看世界的权利,而志愿者们正是为他们推开窗的人。”



当最后一片夕阳的余晖掠过志愿者们沾满灰尘的衣袖,志愿者疲惫的笑容里盛满了比阳光更耀眼的光芒。这场持续八小时的爱心接力,不是终点,而是无数“明日儿童”梦想的起点——正如“逐光”之名,这群青年用行动证明:当青春与公益相遇,每一束微光都能照亮生命的新可能,每一次伸手都能托举起超越残缺的希望。
文字:孙琳 图片:孙琳 校审:张耘恺 复审:赵军 终审:信苏珊